疑难法律问题解答之“如何继承父母的财产”,法律条文解读
- 作者:上门公证咨询
- 类别:公证指南
- 更新时间:2022-02-08 09:43:42
- 浏览量:809人阅读
如何继承父母的财产?在子女继承父母的财产时,通常会遇到很多疑难的情况,让很多人感到头痛。特别是当子女还没有到达国家法定的成年年龄,还是未成年人时,很多继承关系都难以厘清,造成极大的困惑。其实,只需要看明白相关的法律条文,加以北京疑难公证等专业机构的辅助,这些问题都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如果你这种类型的问题存在疑惑的话,下面这篇文章非常适合你去学习。
子女如何继承父母遗产
我国《民法典》规定: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民法典》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同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因此,我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遗产继承权是一种相互的权利。父母死亡时,子女依法继承父母的遗产;子女先于父母死亡时,父母依法继承子女的遗产。作为法定继承顺序,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如何保护
由于未成年人不懂实现自己的权益。因此,在继承关系中,尤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1、在法定继承中依法对未成年人的继承份额予以特殊照顾,因为未成年人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不具有成年人一样的劳动能力,为了维持其生活和保障其健康成长,一般在分配遗产的份额时,都要予以适当照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之间分割遗产时,如果继承人情况基本相同,一般可以平均分配。但对未成年继承人,应当照顾。适当照顾的标准,应以未成年人的实际需要和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来决定。
2、在遗嘱继承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被继承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处分财产的,应对未成年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对于以遗嘱剥夺未成年法定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应当宣告遗嘱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保证未成年继承人相应的遗产继承份额。
3、以强制力确保成年人的合法继承权。对于侵犯未成年人继承权的行为,涉及未成年人继承权的纠纷案件,受诉法院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依法作出判决,在其他当事人不履行判决内容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依申请依法强制执行,确保未成年人合法继承权的享有和实现。
4、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仍然依法享有对父、母双方的遗产继承权,且该继承权的实现受到法律的保障。
如何继承父母的财产
到公证处开据公证书需要带的两个证明和两个证件
1、要到派出所开死者的死亡证明。
2、该套房屋的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
3、要到死者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开法定继承人证明。
4、继承人的身份证件。
房屋遗产应该如何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
继承法的这条规定,说明对房屋遗产进行分割时应掌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也就是不能把无法分割的房屋遗产,强行分开、割断,以致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或给生活带来不便。二是不损害遗产的效用,房屋本身就是用来生产经营或居住生活的,不能因继承分割而改变了房屋的使用属性,丧失了房屋原有的使用价值。
房屋遗产分割不同于其他财产的分割,因为房屋是不动产,不能随意移动,或因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并兼顾各继承人的利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分割房屋遗产:
第一种方法是采取折价补偿的方法。一般是归居住使用者所有,由其按各继承人应继承的房屋遗产份额折价补偿。房屋作价标准可以由继承人自行协商确定,或根据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房屋估价标准,并参照当地市场价格合理评定。
第二种方法是采取共有方法,共有分为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两种形式。所谓共同共有就是继承人对房屋遗产平等地、不分份额地享有所有权,按份共有则是继承人按份额占有房屋遗产,并按各自的份额享受权利。
在房屋遗产分割中,尽量采用第一种方法即折价补偿的方法比较好,这样做,可以彻底解决房屋继承纠纷。采用第二种方法,则应视为对第一种方法的补充,如折价一方因经济能力负担不起折价款,而又必须兼顾其他继承人的利益的,采用共有方法,也可减少矛盾。
如何继承父母的财产
以上便是北京疑难公证对“如何继承父母的财产?”问题的解答。学好法律知识,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作用非常大。今天的这篇文章从子女如何继承父母遗产、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如何保护几个方面为大家解释了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疑惑。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要交流或者咨询的问题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