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公证的法律依据
- 作者:上门公证咨询
- 类别:公证指南
- 更新时间:2023-01-28 09:07:35
- 浏览量:827人阅读
婚内财产公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夫妻双方的申请,依法证明双方签署婚内财产协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证明活动。婚内财产约定是法律赋予夫妻双方的权利,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可以约定一方的婚前财产部分为夫妻共有或全部为夫妻共有,也可以约定婚内财产全部为一方单独所有或部分为一方单独所有,如果没有约定,那法律上推定婚内所得财产为夫妻共有财产。办理婚内财产公证,首先要确定协议双方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签订的协议是否有规避法定义务的嫌疑。
婚内财产公证的法律依据
一、婚内财产公证的法律依据?
婚内财产公证的法律依据,主要规定在《民法典》中。
(一)《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以上是婚内财产约定的法律依据。
(二)《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1.合同;
2.继承;
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4.财产分割;
5.招标投标、拍卖;
6.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8.公司章程;
9.保全证据;
10.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1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婚内财产公证的法律依据
二、婚内财产公证后就属于个人财产了吗?
婚内财产公证其实公证的就是双方签署的婚内财产约定协议,如果双方约定财产归一方单独所有,那么公证之后该财产就属于个人财产。
但是如果婚内财产公证涉及不动产份额约定,需要办理不动产转移变更登记方为有效,否则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这是因为《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婚内财产公证后离婚怎么判?
一般按照婚内财产约定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婚内财产公证,是夫妻双方协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民事法律行为,自生效之日起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应当严格遵守。婚内财产公证后,如果夫妻双方离婚的,关于共有财产的分割,法院会首先按照双方约定来处理,如果没有约定,就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均分。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的时候,如果一方提出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存在欺诈或胁迫,请求按照夫妻共有财产均分,人民法院查证属实的,婚内财产约定无效或部分无效,无效部分涉及的财产按照夫妻共有财产处理。
很多男女双方结婚都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但是不排除有的人心怀鬼胎,对这种人来说,结婚不是目的,瓜分对方财产才是其结婚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建议,如果自身具备条件,对方也配合的情况下,最好做婚内财产公证,将夫妻共有财产约定清楚,以免夫妻离婚的时候自己无法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婚内财产公证的法律依据,婚内财产公证后就属于个人财产了吗?如果您不知道这些问题或者在办理婚内财产公证的时候遇到了什么疑难问题,欢迎来咨询北京疑难公证,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专业、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那些情况紧急、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公证申请人,我们可以提供加急公证、上门公证咨询服务,助您快速办完公证。